关于企业经营的一些学习笔记
- 工作笔记
- 2024-01-18
- 932热度
- 1评论
报税、年报这些一直没搞太明白,趁有时间把它搞明白。
企业年检
1.关于年检
公司年度检验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按年度对公司进行检查,确认公司继续经营资格的法定制度。凡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人营业执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执照》、《公司法人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司公司法人和其他经营单位,均须参加年检。当年设立登记的公司,自下一年起参加年检。
- 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https://www.gsxt.gov.cn/
-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AC%E5%8F%B8%E5%B9%B4%E6%A3%80/799779
2.提交年报
个体户上传年报的流程如下:
- 访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打开浏览器,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址:https://www.gsxt.gov.cn),点击“企业信息填报”。
- 登录:进入企业联络员登录页面,如果是新设立的个体户,需要先进行“企业联络员注册”。注册或变更完成后,返回登录页面进行登录。
- 年度报告填写:登录后点击“年度报告填写”按钮,选择上一年度(例如2024年报2023年的年报)。
- 阅读填写须知:在“填写须知”页面,认真阅读须知内容,并勾选已阅后点击确定按钮。
- 填写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页面每项信息,没有的就填0。
- 预览并公示:所有项目均已填写并保存后,点击“预览并公示”按钮。核实填报的信息是否有误,如确认无误,点击页面下方的“预览并公示”完成年报公示。
- 提交并公示:确认信息无误后,选择提交并公示,年报即报送完成。
- 关注审核结果:提交完年报之后,要关注审核情况。系统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审核,并给出审核结果。
3.财务知识
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是企业财务报表的三个核心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提供了企业财务状况的不同视角:
- 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
- 定义:资产负债表是一张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如年末、季末)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它展示了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 内容:
- 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如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和非流动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 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如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和非流动负债(如长期借款、递延收益等)。
-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 平衡公式:资产总额 = 负债总额 + 所有者权益总额。
- 利润表(Income Statement,又称损益表):
- 定义:利润表是一张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如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经营成果的动态报表。它展示了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和最终的利润或亏损。
- 内容:
- 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 成本和费用:包括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 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 利润计算:净利润 = 收入 - 成本和费用。
- 现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
- 定义:现金流量表是一张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增减变动情况的动态报表。它按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来分类现金流量。
- 内容:
- 经营活动现金流:涉及日常业务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支付给职工的现金等。
- 投资活动现金流:涉及投资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如购买或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 筹资活动现金流:涉及借款和股东投资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如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等。
- 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这三张报表相互关联,共同提供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全面了解。资产负债表提供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间点的财务状况快照,利润表展示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盈利能力,而现金流量表则揭示了企业的流动性和财务灵活性。
税务相关(个体户)
1.线上办理税务登记
湖南电子税务局:https://etax.hunan.chinatax.gov.cn/
线上办理税务登记的流程:
- 登录电子税务局:个体户需要登录所在地区的电子税务局网站。可以访问国家税务总局官网,选择所在地区的电子税务局进行登录。
- 实名认证:在进行税务登记之前,需要完成经营者的税务实名注册。可以通过税务APP、微信公众号或者前往办税大厅前台进行实名登记。
- 填写信息:登录后,选择“新办纳税人套餐”或“新办企业套餐”,按照要求填写营业执照信息、法人信息、会计制度信息等。
- 提交审核:填写完毕后,提交审核。一般情况下,0.5个工作日内可以审核通过。
- 查询进度:提交后,可以查询登记审核进度,等待税务机关的审核结果。
- 登记成功:审核通过后,税务登记(备案)办理完成,通常会有短信通知发送到法人手机上。
实践记录:
自然人电子税务局中的“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月(季)度申报”也就是A表,是指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和合伙企业自然人合伙人等纳税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对其取得的经营所得进行的预缴纳税申报。具体来说,纳税人需要在每个纳税年度内,按月或季度计算并申报个人所得税,并在月度或季度终了后的15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预缴税款。
这项申报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登录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网站,进行注册和实名认证。
- 根据系统提示,依次录入相关信息,包括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等。
- 确认申报信息无误后,提交申报。
- 预缴税款,完成申报流程。
2.个人经营所得税申报
个体工商户除了在自然人电子税务局进行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月(季)度申报外,通常情况下不需要进行额外的企业申报。根据《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个体工商户以业主为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并且个体工商户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个体工商户需要按照规定,在月度或季度终了后15日内,向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预缴纳税申报,并报送《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A表)》。在次年的3月31日前,还需办理汇算清缴,并报送《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B表)》;如果从两处以上取得经营所得,还需选择向其中一处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年度汇总申报,并报送《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C表)》。
- 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A表):主要包括税款所属期、纳税人姓名、纳税人识别号、被投资单位信息、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利润总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应税所得率、合伙企业个人合伙人分配比例、允许扣除的个人费用及其他扣除、准予扣除的捐赠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额、减免税额、已缴税额、应补/退税额等。
- 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B表):除了包含A表的部分基本信息外,还包括更详细的纳税调整增加额、超过规定标准的扣除项目金额、不允许扣除的项目金额、纳税调整减少额、纳税调整后所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合伙企业个人合伙人分配比例、允许扣除的个人费用及其他扣除、投资抵扣、准予扣除的个人捐赠支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额、减免税额等。
- 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C表):C表是从A表的总收入中,减去B表的抵免金额后的应税收入,再乘以当期税率,得出税款。C表申报是根据B表的申报数据汇总而成,因此纳税人需首先完成所有B表的申报,才能进行C表申报。
3.个体户增值税申报
增值税(Value-Added Tax,简称VAT)是一种对商品和服务在生产、流通过程中的增值部分征收的税种。它是一种间接税,由消费者承担,但由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代收代缴。增值税的核心在于对“增值额”征税,而不是对商品或服务的全额价值征税。
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 一般纳税人:采用“进项税额抵扣法”。应纳税额 = 销项税额 - 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是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收取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是企业购买原材料或服务时支付的增值税。
- 小规模纳税人:采用“简易征收法”。应纳税额 = 销售额 × 征收率(通常为3%)。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即使是免征增值税的个体户,也需要按时进行纳税申报。这是因为申报是税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即使没有应税销售行为,也需要通过申报来确认免税状态。
如果个体户在申报期内没有应税销售行为,可以进行“零申报”。在增值税申报表中,将相关栏次填写为零即可。

在电子税务局中,“代开发票”是指税务机关为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如自然人、小规模纳税人等)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行为。
4.其它申报
水利建设专项收入:
- 根据相关法规,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需依法申报和缴纳水利建设专项收入。
- 申报路径:通过当地电子税务局的“非税收入通用申报表”进行申报。
- 计税依据:一般以企业的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为基数,按规定的比例计算应缴金额
5.开票
增值税发票的两种主要类型:
- 普票:适用于所有纳税人,证明交易行为,不可抵扣税款,主要用于记录交易信息。
- 专票:记录商品或服务交易金额和税额的凭证。它证明了卖方在销售商品或服务时产生的销项税额,同时也是买方可以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依据。应纳税额 = 销项税额 - 进项税额,买方需要缴纳的税额是其销售商品或服务产生的销项税额减去其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支付的进项税额。
蓝字发票是指正常开具的增值税发票,通常用于记录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交易信息。它是企业或个人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开具的正式发票。
- 记录交易:用于记录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金额、税率和税额。
- 财务核算:作为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用于确认收入和费用。
- 税务申报:作为增值税申报的依据,用于计算销项税额。
- 客户报销:客户可以使用蓝字发票进行费用报销或作为采购成本的凭证。
红字发票指在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中,用于冲减或调整已开具的蓝字发票金额的发票。它的主要作用是处理销售退回、开票有误、应税服务中止等情形,帮助企业正确核算收入和税额,确保税务申报的准确性。使用场景:
- 销售退回:当客户退回已购买的商品时,企业需要开具红字发票来冲减原销售金额。
- 开票有误:如果企业开具的发票信息有误(如金额、税率、商品名称等错误),需要开具红字发票进行更正。
- 应税服务中止:如果提供的服务被中止或取消,企业需要开具红字发票来调整已收取的费用。
- 折让或折扣:如果企业给予客户销售折让或折扣,也需要通过红字发票来调整金额。
自然人代开发票,企业收到自然人代开的劳务费发票后,需要履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义务,自然人代开发票的税务规定:
- 增值税:自然人代开增值税普通发票时,适用1%的征收率。
- 免税政策:自然人可享受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季度30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免税政策。
6.财务会计制度备案
财务会计制度备案是指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在领取税务登记证件后,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的过程。这对于税务行业的新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为它涉及到企业如何向税务机关报告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信息。
以下是关于财务会计制度备案的一些关键点:
- 备案要求:所有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在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都需要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处理办法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 备案内容:备案内容包括企业的会计凭证的种类和格式、会计科目的编号和名称及其核算内容、账簿的组织和记账方法等。
- 备案流程:纳税人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进行财务会计制度备案。流程大致包括登录电子税务局、填写相关信息资料、提交报告等步骤。
- 备案变更:如果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处理办法有所变更,也需要及时向税务机关进行更新备案。
- 电子化备案:随着电子税务局的普及,许多地区允许纳税人通过电子方式进行财务会计制度备案,这样可以减少纸质资料的提交,简化流程。
- 备案重要性:备案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税务机关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的推送和风险提示。
- 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规,纳税人有义务按照规定进行财务会计制度备案,未按规定备案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
个人所得税的种类
1.工资薪金所得
-
定义: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 适用场景:这是最常见的所得类型,适用于大多数上班族的工资收入。
- 税率:采用累进税率
级数 |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 预扣率(%) | 速算扣除数 |
---|---|---|---|
1 | 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 | 3 | 0 |
2 |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 10 | 2520 |
3 |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 20 | 16920 |
4 |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 25 | 31920 |
5 |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 30 | 52920 |
6 |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 35 | 85920 |
7 | 超过960,000元的部分 | 45 | 181920 |
2.劳务报酬所得
- 定义:个人从事劳务取得的所得,包括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翻译、审计、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 税率:采用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相结合的方式
级数 |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 预扣率(%) | 速算扣除数 |
---|---|---|---|
1 | 不超过20,000元的部分 | 20 | 0 |
2 |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 30 | 2000 |
3 |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 40 | 7000 |
3.稿酬所得
- 定义: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等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税率: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
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 定义: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 税率: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5.经营所得
- 定义:个人从事个体经营、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合伙经营等取得的所得。
级数 | 应纳税所得额(含税) |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
1 | 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 | 不超过34,500元的部分 | 5 | 0 |
2 |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 超过34,500元至127,500元的部分 | 10 | 2520 |
3 |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 超过127,500元至250,500元的部分 | 20 | 16920 |
4 |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 超过250,500元至360,500元的部分 | 25 | 31920 |
5 |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 超过360,500元至540,500元的部分 | 30 | 52920 |
6 | 超过660,000元的部分 | 超过540,500元的部分 | 35 | 85920 |
个体户报税
记录个体户遇到的一些财税相关的知识(增值税、个人经营所得税)
1.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A 表)
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A 表)申报周期:按季度预缴。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取得经营所得的纳税人,在季度终了后15 日内填报《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A 表)》并预缴税款。
7月份申报往期个人经营所得税时,显示“税款所属期 2025-01 至 2025-06”,是因为电子税务局把 “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A 表)”按季度申报的格式统一做成了“累计所属期” 的展示方式,而不是“当季所属期”。
-
税法口径:7 月报的是 第二季度(4–6 月)的预缴,但计税时要用 1–6 月的累计利润 减去 1–3 月已预缴的部分,得出当季应补(退)税额。
-
系统展示口径:为了便于累计计算,电子税务局直接把 1–6 月 作为“所属期”显示,而 不是单独显示 4–6 月。

2.增值税及附加税费(小规模纳税人)
增值税及附加税费(小规模纳税人)申报周期:按季度申报(1 月、4 月、7 月、10 月),每个季度结束后15 日内完成。税种性质:流转税(商品/服务每流转一次就征一次)。个体户、公司、其他单位都可以是小规模纳税人。

税务相关(企业)
记录一些税务的基础知识
1.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一般纳税人采用进项税额抵扣法计算增值税。

实际案例:

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规定标准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小规模纳税人采用简易计税法计算增值税。

实际案例:

2.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区别
特点 | 一般纳税人 | 小规模纳税人 |
---|---|---|
税率/征收率 | 适用不同税率(如13%、9%、6%) | 适用征收率(通常为3%,特定时期为1%) |
计税方法 | 进项税额抵扣法 | 简易计税法 |
发票开具 | 可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 一般只能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但可申请税务机关代开专票 |
税务申报 | 每月申报 | 每季度申报 |
适用对象 | 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规定标准的企业 | 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规定标准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
- 如果小规模纳税人的月销售额未超过10万元(季度销售额未超过30万元),可以享受免征增值税的政策。
- 如果小规模纳税人选择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那么开具专票的部分销售额将不享受免税政策,需要按照规定的征收率(1%或3%)缴纳增值税。
3.含税销售额和不含税销售额
“销售额含税”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收取的金额中已经包含了增值税。换句话说,客户支付的金额既包括商品或服务的实际价格(不含税价格),也包括应缴纳的增值税部分。
- 含税销售额,也就是销售额中包括未缴纳的增值税
- 不含税销售额,也就是缴纳增值税之后的
4.普票和专票
无论开具哪种发票,企业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金额是相同的,基于不含税销售额和税率计算。
增值税专用发票(专票)主要适用于一般纳税人客户。优点:客户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从而降低税负。缺点:开具条件较为严格,需要提供完整的纳税人信息(名称、纳税人识别号、地址、电话、开户行及账号等)。
增值税普通发票(普票)适用于所有客户,包括个人、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优点:开具条件相对宽松,客户可用于报销。缺点:客户通常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5.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的基本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扣除各项成本、费用、损失和允许的扣除项目后的利润总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允许扣除的项目
利润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收入减去总成本和费用后的余额。计算公式如下: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税金及附加−财务费用−其他支出
允许扣除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 成本和费用:与企业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成本和费用。
- 税金及附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缴纳的各种税金(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 财务费用: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如利息支出等)。
- 其他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其他可扣除项目。
6666